怎么区别千元耳机和平价耳机?
玩耳机的真是一群很有意思的人,耳机对普通人大部分是外出时用,一般品牌的16、32欧姆的即使用手机直推都很容易,标示的频响范围也基本在20-20000左右,足以满足外出环境的听歌。耳机听歌最容易被忽视的是音源,大部分人都是流媒体源,所以再好的的解码器播放器有何意义?没有44.1K/16BIT及其以上的无损音乐,你再好的装备有何意义?一般耳机足够用了。很好笑的是那些发烧的,带成千上万块钱的解码放大播放器在外面用,你不过路上消磨时间,环境也不可能安静,何苦呢?听高音效还是回家的好,用同样的钱在家配一套音响不比你耳机系统强?玩耳机系统就是玩自我感觉,玩别人瞩目,浪费钱。
一般音频设备都能还原声音的80%,而好的音频设备是把那20%发挥发挥再发挥。声音不是只有清晰,音高,音低几个因素,太多了。如果这上千的耳机出不了效果,排除你个人听音经验不说,要么是***货,要么是推送设备、播放解码不行。不是什么耳机往手机一插就来好声音,贵的就更加。有颗好发动机,随便安到个车架上,这车就跑得快?跑得舒适?驾驶乐趣就好?显然不是,耳机、喇叭也同理,喇叭只是一个音乐系统里的部件。HiFi并不是玄学,需要丰富的设备听音经验积累与基本硬件熟悉的搭配。好比器乐、声乐教学里的视唱练耳,那是玄学么,也显然不是。
乐队真的需要贝斯手吗?
虽然我是吉他手,但必须承认,作为一个摇滚乐队或是流行乐队而言,贝司手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在有些类别的音乐风格里,比如爵士、放克等风格,贝斯手甚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乐队的主线角色。
做为一个乐队而言,传统上的配置是三大件儿,就是吉他、贝斯、鼓,当然有的乐队还会配上键盘。鼓是负责大方向的把控,可以说歌曲整体风格和节奏型,都是由鼓来确定的。吉他主要把控歌曲的和声和一些细节上的点缀,还有歌曲中间的华彩部分,也就是通常说的solo,是歌曲情绪的***部分,当然好的吉他手,也可以定义歌曲的风格和标签。
那在鼓和吉他之间,就需要有一个衔接部分,将两者串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为底鼓音色的低频很强,而有些吉他的音色,尤其像fender那种单线圈的低频不是很突出,更多体现在高频上;两者配合起来,一个低又厚重的音色,另一个是又薄又亮的音色,他们中间是很空洞的感觉,缺乏一个中频的过渡衔接。由于贝斯的频段介于鼓和吉他之间,而且同时也可以演奏和声甚至华彩的技巧,因此很好的填补了鼓和吉他之间频段的空缺。包括在硬摇滚、重金属乐队里也是一样,如果去掉贝斯部分,仔细听的话,是可以发现整体动态、音色和质感差了很多。
在贝斯编配出色的情况下,某些程度上也大大的减轻了吉他手的压力。吉他可以演奏一些脱离***概念的形式,加一些音色甚至氛围上的点缀,让整体音乐更加完整,音乐性也随之大大升高。在摇滚和流行界里,很多听起来非常潮的编曲,都是在鼓和贝斯打的坚实地基的基础之上,其他乐器才能施展出来他们的特质,这种情况也适用于键盘手。
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底子,很多吉他、键盘的演奏会显得虚无缥缈,没有根基。而且,在有些乐队里,甚至出现只有鼓、贝斯的模式,还有的用键盘替代吉他,可见作为一个乐队而言,没有吉他、键盘也是可行的,但是很难减去贝斯。
当然,也有少数的乐队是没有贝斯手的,比如著名的白条纹乐队,但这种乐队的编曲相对简约、朴素,风格的局限性比较大。可见,贝斯在乐队的作用,不仅重要,而且很难被取代。
既然都已经关心到某一乐手存在的必要性,那么提问者对该领域应该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甚至已经在自己组乐队小打小闹了。
大学时初组乐队的一个普遍现象:鼓手寻遍全校都难得一个,贝斯手则随便找人凑。
在演绎一首歌时,鼓的音色通常偏低,而吉他的音色偏高,此时就需要律动性极强的贝斯来中和其他乐器的声音。贝斯的加入,会使整首歌褪去干瘪,变得丰盈、圆润——所以贝斯手的存在是非常有必要的,他直接决定了一首歌整体的丰满度。
初组乐队时贝斯手总是随便拉一个人来凑,一方面因为初玩乐队时表演的歌曲大多较简单,其中贝斯的手法更是单一到没有技巧可言,这边造成了一种“贝斯很简单”的错觉;另一方面,初玩时所用的音乐设备也比较简陋,无法体现出贝斯的饱满音色。
有一首算得上是大众的歌可以用来表明贝斯的重要性——beyond的《冷雨夜》,这首歌最骚气的部分就是贝斯主导的间奏部分—— 贝斯就是拥有让人全身心为之颤动的力量啊!
贝斯手的专注重点很少在于曲目最抢人眼的solo部分,更多地在于烘托起一首歌的整体氛围。站在主唱、主音还有鼓手的身边,舞台上的贝斯手总有些沉默,但在小编心目里,乐队里沒有谁酷过贝斯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