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明朝历史上,张居正和万历生母有没有私通?

在明朝历史上,张居正和万历生母有没有私通?

若是查正史,不可能查出有私通的记录,因为没有人敢这么写,退一万步讲,真的有私情,会让人知道吗?就算史官知道,敢记录吗?明朝都没有任何记录,清朝修《明史》的时候又怎么去找这些记录呢?说他们二人私通的言论多是民间的揣测,从很多事情上来分析,他们也不会私通。我个人认为李太后对张居正是有着特殊情感的,但也仅仅是情感层面,绝对没有私通。而张居正则把李太后当做盟友。

李氏成为太后的时候还不到三十岁,如此年轻便没了丈夫,孤儿寡母,皇帝还小,驾驭不了众臣。而此时张居正恰恰是能帮着万历守江山的名臣,张居正此时在李太后心目中的形象是很不一样的。不仅仅是有能力的臣子,还是一个在她艰难之时挺身而出的一个有担当的男人。并且张居正长相不错,有记载:

居正为人,颀身秀眉目,须长至腹。勇敢任事,豪杰自许。

联想c1620音响安装,联想c1620音响怎么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李太后对张居正的情感是很复杂的,身为太后,她不能对张居正有超过君臣的情感,张居正虽为臣子,但也是她最强有力的依靠。毕竟李太后不能直接干政,她也没张居正那样的能力。而且李太后的年龄也摆在那,毕竟很年轻。李太后对张居正是非常信任的,所以导致很多人认为他俩关系不简单。按照当时的宫廷规矩,张居正和李太后不可能单独见面,所谓“黑心宰相卧龙床”实属瞎编。李太后对张居正的情感也只能局限于精神上了,行为上是不可能逾矩的。

而且这必须是双向的,张居正绝对是不会这样做的。张居正为的是实现他的理想,拯救大明王朝,一旦他和李太后整出点事,那他就完了,太后还是太后,他就没了。所以张居正只是把李太后当盟友。

以张居正的人品,也断然不会做这种事。严嵩失势,死后无人埋葬,人们避之唯恐不及,是张居正安排人把他埋了。高拱失势,大太监冯宝要栽赃陷害他,张居正设法制止。这样的一个人,又怎会做出如此出格之事呢?

联想c1620音响安装,联想c1620音响怎么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次,张居正和当时的好朋友高拱同游香山,站在长城上,看大好河山,两人各抒其志。张居正说,“鞠躬尽瘁,当为国事,死而后已,功业自成。”张居正一生的重心都在为大明做事上,儿女私情是排在后面的。

张居正确实对李太后很尊敬。他会帮李太后上尊号,把李太后父亲的事交给李太后处理,要不然足以用国法定罪。张居正对李太后知恩图报,是为了稳固联盟,不是因为两人的情感。

无论是出于二者的身份限制,还是张居正个人的人品,他们都不可能私通。最多只是欣赏,也只限于精神层面。

联想c1620音响安装,联想c1620音响怎么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所谓的张居正与李皇后的“***”,纯属虚构,又是文官道听途说意淫的产物。 先说后来大家熟知的移宫案。

泰昌元年(1620年),光宗朱常洛仅仅即位一个月就撒手人寰,留下年仅16岁的朱由校,杨涟、刘一燝等激进东林党人擅自闯宫,硬生生驾走朱由校,理由是防止朱由校的养母李选侍操纵皇嗣,引用了什么武周篡权、李选侍引诱储君的荒唐说法,要知道明代后宫干政是压根没有过的,而至于后宫与东宫私通,更只是臆测,完全是虚伪的道学家,想到白胳膊就能联想到袒露***,满脑子污秽。

这样的流言怎么可以信呢?

回到张居正与李皇后的事,张居正身为内阁首辅,又是帝师,是所有大臣中唯一可以接近万历皇帝的人。联想到万历皇帝晚年因足疾不能上朝,就被文官说他在里边吃喝嫖赌,张居正当政时,万历还小,又适逢改革,被触动了利益的官员更是把矛头指向张居正,说他蛊惑小万历,独掌大权,更缺德的便是说他私通李太后,而这有什么可能呢?

张居正创制考成法时,帝国官员们被迫动起来干活,大家心里有苦说不出,好不容易逮着张居正“夺情”可以闹一番,什么“纲常不顾,何以安社稷”、“禽兽”等惊世之语劈头盖脸地就往张居正招呼。而张居正面对官员派来的代表张四维,直接拿刀激动地要自刎,内心有苦说不出,真正为朝廷殚精竭虑的人,却被冠以如此之名,谁受得了?

张居正是有缺点的人,他的几个儿子都科举及第,毫无疑问是他滥用私权,但他也为大明做了不少实事,私通太后这种分分钟抄家满门抄斩的罪,无论如何都不能触碰底线,张居正位极人臣,不会不明白这种道理。 尽管张居正后来还是被万历皇帝抄家,不过是万历受到了群臣的煽动,因为张居正教他要廉政,结果自己却坐32人抬的大轿子,万历起初认为是张居正两面派,非常生气,但实际上张居正痔疮非常严重,后来也是因为痔疮手术失败而死,他的坐轿其实是个移动办公场所,大明没了他,分分钟都会停摆。

总之,历史对张居正有许多误读,大多来自野史,神宗实录记载的是官方陈述,如果张居正与李太后有不轨之事,不可能逃过史官的眼睛。

1561年,年仅十五岁的李彩风进入了裕王朱载坖的府中,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宫女,但不知怎么就被朱载坖看对眼了,春风一度后,她的身份就被提升为了侧妃。1563年,李彩风为朱载坖生下了一个儿子,叫做朱翊钧。

朱载坖本来只是一个王爷,是嘉靖皇帝的第三子。但这个人运气很好,排在他前面的老大早夭,老二被立为太子后不久也病逝,所以尽管嘉靖非常不喜欢他,但最后还是让朱载坖继承了皇位,而李彩风也成了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六年以后,朱载坖驾崩,朱翊钧即位,是为明神宗,李彩风的地位一跃成为皇太后,这就是接下来我们要细说的李太后了。

张居正出生于1525年,比李太后大21岁,在神宗继位之前,两人有无交集并没有记载,不过张居正在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的时候,曾是裕王府的四大讲官之一,算是朱载坖的老师,经常出入裕王府,也可能那个时候两人就已经认识了,至少应该互相听过对方的名字。

张居正和李太后真正开始“亲密”接触,是在神宗继位之后。当时朱翊钧只有十岁,还不太懂事,所以朝政大权实际上集中到了三个人手里,即内阁首辅张居正、皇太后李彩风、司礼太监冯保。

本该是争权夺利的一场惨烈政治斗争,不知怎么回事三个人就形成了默契。张居正先是帮助冯保拿到了司礼太监这个宫中最高职位,然后联合起来赶走了前任内阁首辅高拱。李太后则聘张居正为万历小皇帝的老师,朝政大权尽付于他。而张居正也投桃报李,上书请求李太后看护明神宗的起居,并迁居乾清宫,一举把正牌皇太后陈太后挤到了边缘位置。

其实,三人之所以合作,并不难理解。张居正和冯保之前一直被高拱压制,自然要寻找机会上位,而李太后虽然皇上的生母,但上面还有一个嫡母皇太后压着,当然也要想办法上位。相信如此聪明的三个人,都不用凑一块讨论,相互交换个眼神就够了。

三人各自实现了目标之后,张居正与李太后的交往就多了起来,而李太后对张居正之“好”很是过分。

小万历有一次犯了错,其实也不怎么严重,就是逼着两个宫女唱曲,宫女不从,万历大怒之下要将两人斩首,被劝之后改为削发代替。这事让李太后知道后,竟然跑到奉先殿祭告亡夫,欲作出撤销万历帝位的决定,改让潞王继承。万历吓得半死,跑到李太后跟前长跪不起,请求原谅。李太后说,“能不能留你,要看张先生的态度。”这真的有些过分了……皇帝能不能做,居然要看一个大臣的态度,成何体统呢?

还有一次,张居正的学生刘台上书弹劾他,搞得张居正不得不上书请求辞职,万历多次挽留,张居正坚决要辞。为此,李太后亲自将张居正召进宫中,当着他的面对万历皇帝说,“一定是你在处理这件事情上做的不好,惹得张先生生气了,还不赶快向张先生跪下赔罪。”虽然万历不会真的跪张居正,但即使如此也太……自古以来,哪里有皇帝向大臣赔礼道歉的呢?

总而言之,李太后对张居正的一切执政理念、决策都无条件支持,包括对万历皇帝的教育问题上,总是向着张居正说话。甚至当万历十八岁想要亲政的时候,李太后直接告诉他,三十岁之前想都不要想,都要听张先生的。

这样看起来,两人之间确实有些“暧昧”,而且万历登基的时候,李太后只有26岁,张居正也不过47岁而已。李太后风姿卓越,张居正的相貌奇伟,这样两个人走到一起,不发生点儿事,可能吗?

我不是说没有根据的猜测肯定没有道理,但做出这种猜测的人忘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张居正和李太后都是政客,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服务的。李太后显然是为了确保儿子的皇位和自己的太后地位,张居正则是为了抓住权力,确保推行万历新政,实现变法强国的理想。

况且,两人都是位高权重之人,上上下下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在这种情况下要发展“私情”几乎没有可能。官方史料中对此没有任何一点蛛丝马迹,可以佐证两人之间应该没有跨越道德底线。

所以说,张居正和李太后志同道合、惺惺相惜或有可能,但“私情”真的没有。万历十年,张居正去世,万历随即对张居正展开了疯狂报复,而李太后对此不闻不问,并未干涉,显然死人在李太后的眼里是没有“政治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