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动胶卷相机如何在不同场景下调节快门参数,和数码相机有什么区别?
过去的胶片相机是全手动的,我最早的珠江单反就是这样的全手动。为了准确曝光,通常需要配一个测光表。没有测光表的时候,有一种曝光参数速查卡,可以根据季节、天气、时间查到室外曝光基本参数。那个时候,不是所有人都会照相的,因为需要精确设定曝光参数,否则出来的底片就会过厚或者过薄。为了积累经验,每拍一张都要在本子上记下曝光参数和时间地点,底片冲洗出来之后要一张一张总结经验。这样的话,要经过很多卷胶片才能锻炼出来。后来,有一些厂家在相机上集成了测光表,比如尼康F2,设定曝光参数就不会太盲目了。到最经典的尼康F3就已经有了A档,也就是光圈先决,可以实现自动曝光了,而且有了机顶液晶屏显示曝光参数。我曾经用过尼康F4,自动化程度已经和现在的数码相机没什么区别了,P、PH、A、S、M档很齐全,配上自动镜头也可以自动对焦,和现在的尼康D850没什么区别。尼康顶级胶片相机F5成为胶片机的最高水平,比现在的D1x一点不差。应该说现在的数码单反是在努力再现当年尼康F4、F5的水平。尼康F4同时期,已经开始有了傻瓜相机,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卡片机,35mm/f2定焦头,旁轴,电动过卷,不用对焦,拿起来就拍。除了傻瓜机,还有就是带变焦头的自动单反相机,奥林帕斯、理光、美能达、佳能都有。现在的数码相机在功能上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尼康F4,但是画质还是没能达到F4的水平。数码的解像力、分辨率、色彩层次等等还无法和胶片相比。不知道你所说的手动胶片相机是哪一档次,如果带有自动测光,那就很方便了。如果是不带测光的全手动,那就要配一个测光表,借助测光表的指示,自己逐渐摸索,积累经验。胶片机时代的摄影是一项伟大的耗钱运动,买胶卷、冲洗、放大等等,一个好的摄影师那都是钱堆出来的。那时只有专业摄影师才能出牛片,因为有公家提供器材、胶卷和冲印,北京和平门的图片社里来来往往的都是各画报社和新华社的摄影记者。我们这些业余的都只能去街边的照相馆,因为便宜。你要是想玩胶片,我建议你先玩黑白的,可以自己冲胶卷、放大,省了不少钱。现在玩彩色胶片的可以冲洗出来以后把胶片转换成数码格式,然后就可以继续做后期了。
“手动胶卷相机如何在不同场景下调节快门参数,和数码相机有什么区别?”
在传统手动胶卷相机(如图一所示是我曾使用并至今保存的美能达X700)拍摄中,相机一定(包括一定焦距或一定焦距范围的定焦或变焦镜头),胶卷一定(感光度ISO一定)(如图二所示),那么,底片在拍摄中的曝光正确与否,就取决于光圈和快门两个选项。虽然两者都具有控制曝光量大小的作用,但光圈是通过开大或关小通光孔径来实现的,快门(如图三所示)则是通过延长或缩短通光时间来实现的,更重要的是,制造光圈的另一个考虑是它可以控制景深!这在定焦镜头下是唯一选项,变焦镜头下也可以通过变换焦距的大小来控制景深。而快门的作用相比较而言,稍显单纯,除控制曝光外,就是通过设置开启和关闭快门(分镜间快门和帘幕快门)的时间长短,来防止影像模糊,高速快门能有效提高影像清晰度。
不同场景下单纯考虑调节快门参数,总的原则是:景物黑暗,快门参数调节为慢;景物明亮,快门参数调节为快。在快门优先模式下(保证影像有足够说得过去的清晰度),相机会自动结合胶卷感光度而组合光圈参数形成正确的曝光量。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高档手动胶卷相机也有光学防抖技术 ,也有公认的手持拍摄极限速度(相机镜头焦距的倒数)能保证一定影响质量的说法,但一副坚固稳定的三脚架对于严肃的摄影来说并非可有可无!
数码相机下对于快门参数的调节,从功能上来说,没有什么区别,要说区别,主要表现在:手动胶卷相机下,胶卷一但装进相机,一卷胶卷在拍摄36张期间的感光度就是确定的,比如,日常拍摄所用的日光胶卷(柯达、富士、柯尼卡、乐凯等等)有100、400度等。而数码相机因代替感光胶卷(或单页片)的是CCD或CMOS电子感光器件,感光度可随时、随曝光模式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在快门参数的调节上,数码相机相较手动胶卷相机多了一个感光度参数的考虑!!!要说还有区别,那就再加上白平衡的调节(手动胶卷相机下,一卷胶卷是日光胶卷还是灯光胶卷,对卷内36张胶片而言是固定不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