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程和卢伟冰的加入真的能让小米的手机业务在国内重回巅峰么?
谢谢您的问题。常程和卢伟冰会帮助小米手机业务发展,仅此而已。
肯定会有帮助。金立手机、联想手机没有跻身主流,不止是常程与卢伟冰的问题,与公司管理决策、竞争大环境也有关系。常程与卢伟冰也为旧主努力过,表现出的能力、特长与经验,是被技术出身的雷军认可的,他们到小米是有充分酝酿过程的。小米集团中国区总裁、Redmi品牌总经理卢伟冰,负责手机产品规划的小米集团副总裁常程,凭借对手机的理解与营销经验,肯定会对小米手机业务提供有力帮助。
人需要环境与平台。卢伟冰加入小米前,在金立并不顺心,也做不出很好的成绩,个人一己之力是很难扭转颓势的。但是进入小米这个平台,红米独立主攻性价比,小米的中低端市场总体是保住了,得到了米粉认可,K20 pro、K30等机型买得还算不错。现在常程也同样面临这个转变,在更好的平台中努力证明自己,不是自己能力问题。小米需要重新再来的“猛士”。
常程的设计是专长。卢伟冰不重复了,从常程经历看,手机设计是有经验的,联想K900的6.9mm超薄精钢材质机身、5.5英寸***超灵敏触控屏,还是很抢眼的。常程在联想手机***不足的情况下,经常碰瓷小米设计与性能。其实在手机行业,对手与战友就隔了一层窗户纸,不交锋就不知道真实能力。雷军需要专业设计人才,从源头改善手机品质,2020年是小米“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的关键之年,大量投入需要专业人才用到实处。短短时间,个人很难帮助小米进入前三,但是挽回部分市场,已经体现常程设计专长的人有所值。
欢迎关注,批评指正。
不能!
"能让小米的手机业务在国内重回巅峰″的,只能是小米手机科技实力超越目前在国内手机销量第一的华为、手机利润第一的苹果,之前还需超越O、Ⅴ。
这会是多么长久以后才可能发生的事啊!只因为,这样的事只能发生在小米手机科技研发投入和人才投入超越华为与苹果之后,而这个"双投入″则必须建立在小米整体经济收入超越华为和苹果的基础之上。
算算吧,1个超越才能撑起2个超越,进而达到最终的1个超越。现在,看不出小米有先4超、后重回的迹象。
不错,常程负责产品规划,包括对手机的类别结构、系列化、机型定位、长度和宽度、生命周期出方案,卢伟冰负责红米品牌打造,包括产品设计、生产、销售,都会对负责管理公司手机研发部门的副董事长、手机部总裁林斌有帮助,而且,常程还是在手机科技研发的前端予以辅佐。
2人都向林斌汇报工作,雷军倒是给林斌增加了两员大将。只是,2人都不是直接管理小米整体科研,都不在小米手机科研一线上。
2人,也本就不是科研大才。
没听说小米引进过手机科研大才,至少没见到过由此引发的轰动效应,林斌缺乏可依靠的强大以至顶尖科研团队。
已知常程、卢伟冰供职联想和金立时,都没有在整体科技以及手机科技上得到过大手笔"双投入″的支持,反倒都基本上是在以贸为先的既定路线指引下,出规划、做设计、搞营销,现今在小米,遇到的"双投入″也是小手笔,境遇并没有大的改善。
林斌本人,在管理手机科技研发的过程中也一定是一直受到"双投入么严重不足因素的困扰,深知这是研发不出好用芯片、实用创新,更培养不出、引进不来顶尖科技人才的症结所在。
所以,常程和卢伟冰尽管有丰厚的经验、独特的优势,应用上去和发挥出来也都严重受限,即便有前瞻的构想、前卫的设计,也只能是因不合小米科技和经济力量的实情忍而不发,所以,大概率,在供职小米期间,不得不主要为小米手机在国内手机的巅峰之下努力爬坡而呕心沥血,助力保第四名、争第三名,保低端机与荣耀平起平坐、争中端机与华为相差不多。
至于2人在小米高端手机方面,大概只有等到林斌带领研发团队攻克手机关键核心技术之后,再出谋划策。而这个方面,基本上将成为2人的未竟之业。
问题:常程和卢伟冰的加入真的能让小米的手机业务在国内重回巅峰么?
回答:小米最大的希望还是保住中国市场的前五,然后通过稳住全球的出货量,保持全球前五的出货量。
在2014年和2015年的时候,小米的智能手机出货量本身确实国内第一的。
但是经历了2016到2018年消费升级的浪潮之后,小米变成了国内第四的位置了。
要不是苹果的定价太高了,苹果可能会还会在中国市场超过了小米,把小米排到第五的位置上。
在2018年的年会上,小米董事长雷军就表示,小米会在10个季度内重返国内第一。那就是意味着会在2020年的年中之后,小米会重返国内第一。
但是,从国内目前的出货量来看,很大可能小米是做不到的。
2019年中国区的出货量排名小米依然是第四,不过最好的是小米积极布局了海外市场,保证了全球市场出货量。在全球出货量来看,小米的出货量依然是全球第四的。
还剩下两个季度,小米想要在中国市场想要重返第一,基本上是做不到的。
小米的基本盘是手机,小米的生态业务也是围绕着手机业务发展起来的。
小米的手机基本盘在中国市场,依靠中国市场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工业生产链,还有庞大的市场,让小米发展起来。
但是手机市场竞争过于激烈了,小米成立市场不长,在资本和技术积累上都有劣势。所以小米要做的是,用红米稳住基本的出货量,不断的砸研发,提高了小米的溢价。
都是市值极高的上市公司,联想、富士康、360做手机还有机会吗?
手机,每个科技公司都想做手机,很多科技公司也确实去做了手机。对于联想、富士康、360,去做手机是否有机会,经过深刻思考,我的答案是:
一,全球手机产业下滑,让手机新兵面临压力。
根据最新的数据,全球手机产业在2018年一季度的增长已经放缓,第一次全球手机增量跌破一亿部,从而反应手机产业的增长已经遇到明显的瓶颈。另外,一个数据是苹果作为全球手机产业的第一名,拿走整个行业的90%利润,剩下10%利润给许多手机生产企业分享,必然造成很多手机品牌叫好不叫座,也就是只有销量,而没有利润。
同时,苹果手机的销售量也出现明显的下滑,导致苹果产业链的公司订单下降,也引发相关公司的股票持续下跌,目前是全球手机老大苹果都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因此,从全球手机产业发展和苹果下滑的情况看,全球手机产业已经从高速增长进入低速增长,也意味着在未来几年,全球手机将进入负增长的年代。在这个背景下,联想、富士康、360这些公司作为手机行业新兵,也是无法逆势增长,也将面临很大的竞争压力。
二,全球手机产业的格局确定,手机新品牌没有新机会。
现在从全球手机品牌的销售量排名看,第一名是三星,第二名是华为,第三名是小米,第四名是苹果,第五名是OPPO和VIVO,这些品牌的销售量占比很高,没有给其它小品牌太多的机会。因此,在全球手机产业格局稳定的前提下,作为想做手机的新品牌,比如:富士康、360等公司,已经没有发展的空间,无论从产业链和品牌方面,新的手机品牌已经没有任何的想象空间。其实,手机产业也是一个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行业,有比较高的门槛,所以阿里巴巴和腾讯这样的大公司,没有去做手机,那么,富士康和360以及联想,也没有这个实力和能力。
题主所论到的三家上市公司都有手机业务的,而且三家手机发家模式可谓各具特色,故不是题主所谓的做手机还有机会的问题。在本人的上一篇问答中支持过一个观点,手机厂家存在将会两级分化,呈现出哑铃式分布,哑铃一边是三星苹果国际厂商,而另一边则是国内前二手机厂商,其他手机厂商已经过了崛起风口,后面的手机产品将是创新与实力的拼比,两者之一不能具备很难再展露头角。
富士康的诺基亚
我们都知道NOKIA经历过将商标权买个微软,之后协议到期有转让给HMD的历程,HMD是谁的?富士康。HMD负责设计手机,富士康代工手机。最近推出的几款诺基亚手机还是很用心的,性价比也行,但是一个没有情怀的牌子,还有多少人会为之埋单呢?
联想不再联想
联想,作为曾经“中华酷联”中一员,也推出过很多刻骨铭心的产品,例如联想K900。后来见互联网品牌兴起搞了乐檬和zuk(自由客)产品系列,再后来模仿PC商业模式,靠收购拿下摩托罗拉的手机事业部。但是在互联网模式下,联想模式已经不适用,现已黯淡失色。最近推出的Z5,产品设计和性价比还是挺高的,但是就之前的某5G投票***和太过浮夸的前期宣传,很难再俘获用户的芳心。
360难有创新点
而360呢?就比较有套路了,可谓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早期选择与酷派合作,推出奇酷这个互联网联合品牌,那时候的360看到手机行业还是可以闯一闯,酷派虽然已呈下滑之势,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还是心有不甘。后来经过一系列暗中角力,360成功拿下奇酷品牌,酷派被踢出局外,从此一蹶不振,在手机行业已无建树,偶尔可以看到推出一款过时代千元机,但是已是明日黄花,现在只能靠积累的专利来刷存在感。而后360将奇酷改为360品牌,靠着性价比和长续航来占据一席份额,仅仅是份额而已,没有看到有创新的点。
故此,本人的观点就是,能做手机并保持一段时间的机会还有,但是做大做强的可能性渺茫。在手机作为红海行业的今天,靠的是创新和实力,其他都是说说而已。你认为呢?
看怎么看待市场机会!
从市场机会来看,手机市场是一个成熟的竞争激烈的竞争市场,从蓝海的角度,不是个机会市场。
但作为大型公司,必须考虑长期基础战略,手机作为重要的入口,不占据该市场,意味着受制于人,存在长期的战略风险。
从公司本身来看,这几个公司都不拥有核心优势,想在手机市场有所作为,硬件方面难以形成重大优势,只能去拼性价比或细枝末叶的特殊。软件方面几家同样优势不大,360软件能力虽然不错,但是口碑有瑕疵。从资本方面,砸钱了!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