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资本局4月16日消息,4月12日海通证券(600837.SH)公告,因在相关主体违反限制性规定转让中核钛白(***)2023年非公开发行股票过程中涉嫌违法违规,公司被***立案。4月15日,海通证券收盘报7.91元/股,创2018年10月以来新低。

股价持续下跌的背后,是头部券商海通证券连续两年净利润下滑的事实。最新年报显示,2023年,海通证券的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9.53亿元、10.08亿元,其中净利润排名已由2021年的第4名滑落至第22名,被同行甩在身后。

被证监会立案后 海通证券股价创近五年新低 去年净利润排名已掉出前20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除了业绩下滑,近一年来海通证券在合规上也屡踩红线。此次被***立案前,年内投行业务已两次遭到监管点名。

创上市以来净利润最低水平

境外业务巨亏“拖累”业绩

被证监会立案后 海通证券股价创近五年新低 去年净利润排名已掉出前20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023年,海通证券实现营业收入229.53亿元,归母净利润10.08亿元,分别同比下滑11.54%、84.59%。wind数据显示,在目前已公布业绩的34家A股上市券商中,海通证券的净利润下滑幅度最大,这也是该公司自2007年上市以来的净利润最低水平。

关于2023年业绩下滑,海通证券的解释有三:受市场波动和欧美央行大幅加息影响,公司境外金融资产估值下降幅度较大,境外利息支出大增;公司部分业务收入同比减少;因上年比较基数较小,期内信用资产减值拨备增加。

回顾海通证券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其曾经的辉煌和现在的困境形成了鲜明对比。要知道,2013年到2021年,海通证券的营收水平一直紧跟“券商一哥”中信证券之后,净利润排名也从未掉出前四。而如今,该公司的净利润已经不足2021年的十分之一。

被证监会立案后 海通证券股价创近五年新低 去年净利润排名已掉出前20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从年报看,2023年,海通证券多项业务收入缩水。其中,财富管理、投资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分别实现营收83.15亿元、36.31亿元、26.49亿元,同比减少12.03%、14.8%、14.16%;交易及机构业务营收为-29.24亿元,同比减少12.19亿元。五大主营业务中,仅融资租赁业务营收同比微增0.63%,为51.22亿元。

此外,境外业务大幅亏损也是“拖累”业绩的重要因素。2023年,海通证券境外业务营收7.8亿元,同比减少70.24%,毛利率为-766.98%,同比减少621.25%。海通证券主要通过其全资子公司海通国际控股开展境外业务,2023年,海通国际控股实现收入-15.75亿港币,净利润-81.56亿港币,是海通证券旗下9家主要参控股公司中唯一业绩亏损的。

值得一提的是,海通国际控股是海通国际(00665.HK)的控股股东,后者曾是中资券商出海“领头羊”,于今年1月完成私有化从港股退市。2022、2023年,海通国际净利润分别亏损56.38亿元、72.91亿元。

投行业务屡遭监管点名

年内撤回6个IPO项目

近一年来,海通证券不仅面临业绩滑坡的困境,在合规上也屡踩红线。此次被***立案前,其投行业务就多次遭到监管点名。

今年1月,深交所对海通证券下发监管函,并对保代陈城、景炀给予通报批评。原因是,海通证券在担任沃得农机IPO项目保荐人的过程中,存在未就实际控制人所持股权冻结情况持续履行尽职调查职责、未经同意改动招股说明书等多项违规行为。

1月29日,海通证券再收上交所罚单,保代晏璎、谢丹遭通报批评。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的IPO项目是二次申报,但在受理阶段便遭监管层现场督导,之后撤回了申报。因存在首发保荐业务履职尽责明显不到位、投行质控内核部门未识别项目重大风险及对尽职调查把关不审慎等缺陷,上交所对海通证券予以监管谈话,并对时任保荐业务负责人姜诚君、时任内核负责人张卫东、时任质控负责人许灿予以监管警示。

2023年11月,海通证券及两名负责持续督导的保代朱济赛、陈邦羽被湖北证监局出具警示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监管指出,海通证券作为湖北超卓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保荐机构之一,在开展募集资金核查时,发现该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超卓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存放于招商银行南京城北支行账户中的资金使用情况披露不真实、银行存款处于冻结状态,未及时开展有效的调查和监督。

红星资本局查阅中基协***公布的处罚信息发现,2024年以来,监管部门已累计向海通证券、招商证券、中德证券、中信证券、国信证券、中信建投等11家券商旗下24名保代作出自律处罚或监管处罚,其中海通证券领罚单最多,共6人被罚。

据Wind统计,2024年以来,海通证券的首发保荐项目共45起,仅次于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截至4月15日,主动撤回并终止的IPO项目共6起。

(文章来源:红星资本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