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历史上,张居正和万历生母有没有私通?
李太后和张居正的关系,就跟孝庄太后和多尔衮的关系一样,表面暧昧,其实分得清着哩。
万历皇帝时期,让人记住的不仅有万历皇帝,还有一个大明首辅张居正。
张居正在位期间可以说是风头无二,在政治上做出改革,全国上下实行新政,在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两人镇守北方。
当时由于万历皇帝年幼,可以说张居正的权力已经大过了万历,这权力的背后主要是有一个人的支持,万历的母亲——李太后。
张居正就是在李太后的支持下辅佐十岁登基的万历,说张居正是万历的半个爹,一点都不过分。
也正是由于李太后的无条件支持,民间也多了许多野史:张居正和李太后有一腿。一个权力滔天样貌堂堂,一个风华绝貌***年华,说两人之间没点故事,恐怕谁都不信。
但事实就是这样,两人还真就没一腿,这里面牵扯的就比较多了:
这都要从李太后说起了,李太后本是裕王府的一个小宫女,由于裕王的一夜风流,小宫女有了身孕,就顺势变成了侧妃。
伴随着裕王朱载坖的登基,李太后就从侧妃变成了贵妃,更巧的是李太后的儿子朱翊钧登基,李太后就成为了太后。
不巧的是此时的朱翊钧只有十岁,别说治理天下了,恐怕朝廷内部的人全部认清都需要一段时间,李太后这时候需要一个有能力的人来协助她。
再来聊聊张居正,张居正在入仕这条路上可以说是顺风顺水,年纪轻轻就做了吏部尚书,但如果没有机遇的话,恐怕他就一辈子坐在这个位置上了。
这时候他就需要一个能给自己带来权力的人,于是李太后和张居正就这样王八看绿豆,看对眼了。
虽然用词比较粗俗,但就是这么一个道理,两人在对方身上都看到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李太后可以给张居正权力,张居正可以辅佐万历让李太后位置坐稳。
若是查正史,不可能查出有私通的记录,因为没有人敢这么写,退一万步讲,真的有私情,会让人知道吗?就算史官知道,敢记录吗?明朝都没有任何记录,清朝修《明史》的时候又怎么去找这些记录呢?说他们二人私通的言论多是民间的揣测,从很多事情上来分析,他们也不会私通。我个人认为李太后对张居正是有着特殊情感的,但也仅仅是情感层面,绝对没有私通。而张居正则把李太后当做盟友。
李氏成为太后的时候还不到三十岁,如此年轻便没了丈夫,孤儿寡母,皇帝还小,驾驭不了众臣。而此时张居正恰恰是能帮着万历守江山的名臣,张居正此时在李太后心目中的形象是很不一样的。不仅仅是有能力的臣子,还是一个在她艰难之时挺身而出的一个有担当的男人。并且张居正长相不错,有记载:
居正为人,颀身秀眉目,须长至腹。勇敢任事,豪杰自许。
李太后对张居正的情感是很复杂的,身为太后,她不能对张居正有超过君臣的情感,张居正虽为臣子,但也是她最强有力的依靠。毕竟李太后不能直接干政,她也没张居正那样的能力。而且李太后的年龄也摆在那,毕竟很年轻。李太后对张居正是非常信任的,所以导致很多人认为他俩关系不简单。按照当时的宫廷规矩,张居正和李太后不可能单独见面,所谓“黑心宰相卧龙床”实属瞎编。李太后对张居正的情感也只能局限于精神上了,行为上是不可能逾矩的。
而且这必须是双向的,张居正绝对是不会这样做的。张居正为的是实现他的理想,拯救大明王朝,一旦他和李太后整出点事,那他就完了,太后还是太后,他就没了。所以张居正只是把李太后当盟友。
以张居正的人品,也断然不会做这种事。严嵩失势,死后无人埋葬,人们避之唯恐不及,是张居正安排人把他埋了。高拱失势,大太监冯宝要栽赃陷害他,张居正设法制止。这样的一个人,又怎会做出如此出格之事呢?
一次,张居正和当时的好朋友高拱同游香山,站在长城上,看大好河山,两人各抒其志。张居正说,“鞠躬尽瘁,当为国事,死而后已,功业自成。”张居正一生的重心都在为大明做事上,儿女私情是排在后面的。
张居正确实对李太后很尊敬。他会帮李太后上尊号,把李太后父亲的事交给李太后处理,要不然足以用国法定罪。张居正对李太后知恩图报,是为了稳固联盟,不是因为两人的情感。
无论是出于二者的身份限制,还是张居正个人的人品,他们都不可能私通。最多只是欣赏,也只限于精神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