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业是被潘美陷害而死,还是凶手另有其人?
杨业之死也可以说是个意外。就在杨业被逼出兵之前,曾和潘美等相约,让潘美率兵在相约之日去陈家谷口接应杨业,但是等到了相约之日,潘美依约而至陈兵陈家谷口两侧,但苦等一天之后不见杨业踪影,潘美此时可能有些预判错误:一则可能杨业全军覆没;二则可能杨业已从另外的路上撤回了。有此考量的潘美担心自己久等之后出现意外,再加上监军王侁的撺掇,潘美不得不撤兵。
等到杨业苦战之后,于相约之日的第二天撤至陈家谷时已不见一兵一卒的接应人员,无奈之下只能奋勇一战,在命令手下突围无果之后,杨业被擒绝食而亡。
在这里如果说是潘美陷害杨业,估计是受《杨家将》等演义作品的“***”,这些作品中为了突出杨家将的忠义,硬生生的将抗辽名将潘美丑化成为一个十恶不赦奸臣。
在《宋史》中记录,对潘美陈家谷一战中的失误只是降级使用,次年即复职检校太师。如果他有陷害杨业之举,以太宗之精明,焉能不惩戒于他?还将他升职而用,死后配享太庙之恩能随便给了陷害忠良之人?如果以以往的功绩来看,潘美堪称北宋抗辽第一战将,这样一位名将有什么理由去陷害一个和自己志同道合的同僚?
所以完全可以说杨业之死就是个意外。
杨无敌
在公元968年寡不敌众的老将杨业,在敌人的营帐中绝食而亡了,从此之后这位铁血抗辽英雄在野史中被称为杨老令公。这样的桥段的确令人非常的感到惋惜,但是另外一名大宋名将潘美也就被牢牢的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至今,潘美还是享受着秦桧级别的待遇,跪在杨业的雕像面前,真实的历史上。害死杨业的真凶,到底是不是潘美吗?或者是另有其人?
杨业大杀四方的战神形象在正史上也是相当的彪悍的,所以说他获得了一个非常荣耀的称号,叫做杨无敌,
五代十国期间出生于武将世家的杨业是北汉的中层将领。北汉虽然是个不靠谱的朝代,但是杨业的确是一个老实的名将,在他镇守的地方,每一次辽军队来烧杀抢掠,都会被杨业暴打一顿,
待到北宋灭亡的时候,杨无敌让御驾亲征的宋太宗吓了一跳,虽然说北汉皇帝刘继元投降了,但是杨业却依旧一直奋战,直到刘继元跑出来劝降,才让杨业放下他放下抵抗的武器,
从此宋太宗就认为杨业是一个宝贝级别的武将,自从杨业归宋归降了北宋之后,就不停的得到了封赏。
尤其在宋太宗遭遇了高粱河的惨败之后,还将杨业升为了雁门关的镇守大将,按照评书的说法,正因为杨业的步步高升惹得潘美妒火中烧,实际上潘美也来到了雁门关,成为了杨业的顶头上司。
在这个时候,辽军就开始进犯雁门关了,说起来真是非常凑巧。北宋太平兴国五年,辽国皇帝率领十万精锐南下直指雁门关,这来得非常的凶猛。他们趁着宋太宗高粱河惨败的时机,攻击国防重地雁门关, 杨业手下的军队也不过两万残兵败将。但是杨业看到辽军的十万大军并没有害怕,反而说要在野地里就将他们全部解决了。
潘美出乎意料的同意了杨业的打法,于是在几天之后,杨无敌率领几百个骑兵就将辽军的后端冲的大乱,随后潘美率领正面力量打得辽军部队全线崩溃,这场雁门关大捷的确让所有人对杨业刮目相看。
自从雁门关大捷之后,杨业和潘美成了战场上的黄金搭档。而在两年之后,辽军又来了,但是遇到了潘杨两家的联手被打的更惨。
所以说杨业和潘美并不是历史上的冤家,反而是精诚合作的朋友,在公元986年宋太宗倾全国之力北伐,杨业统率的西路军出手更是非常的快,担任的先锋的责任拿下了辽国重镇,但是这时候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中路军发生了惨败,这下潘美和杨业都被坑惨了,他们就成了一支孤军深入的孤军,
辽国军队部队则朝着杨业的西路军打了过来。按道理情况是十万火急,但不过杨业还是信心十足的他按照潘美的分析,两个人交替掩护,配合得十分的默契。
然而这个时候却出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监军王侁。相比于潘美的千古臭名,王侁的知名度其实不高,但是他的话语权还是相当大的,
历史上的杨业本为北汉将领,宋太宗攻灭北汉之后,杨业归附北宋,并在雁门关大破辽军、威震契丹。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赵光义大举北伐,杨业隶属于潘美统帅的西路军,然而最终却在撤退途中力战而亡。那么,杨业真的是被潘美害死的吗?事实上并非如此。
雍熙三年(986年)春,宋太宗赵光义意图趁辽景宗新逝,新帝年幼、朝中不稳的机会,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于是兵分三路大举伐辽,其中东路以曹彬为主帅,向向雄州、霸州方向进军;中路一田重进为主帅,由由飞狐(河北涞源)向北推进;西路则以潘美、杨业为正副统帅,兵出雁门关。宋太宗汲取历次北伐经验,意图先攻克其他诸州,再合围幽州。
这次北伐初期进展极为顺利,曹彬一路攻克固安南城,田重进于飞狐北破辽兵,潘美在西陉痛击辽军,克辽朝寰州。不久,曹彬又克涿州,潘美克朔州,下应州,破云州。然而,辽军却在萧太后的指挥下迅速展开反扑,结果东路曹彬因轻敌冒进而惨遭战败,合围幽州战略就此失败。
眼看***受阻,西路军也已经陷入危局,赵光义便下令潘美裹挟云州、应州、寰州、朔州百姓回军。于是,杨业便与潘美围绕如何带领四州百姓安然撤军制定***,杨业力主分兵应州,诱辽军向东,另以强弩手千人扼守石竭谷口,阻击辽军,以保民众安全南撤。
然而,监军王侁却对这个***嗤之以鼻,他认为潘美和杨业此举乃是临阵退缩,认为应该率军直奔雁门北川,监军刘文裕也表示支持王侁的***。
杨业对王侁的建议予以反驳,结果王侁却说,“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这句话的分量可就太重了,尤其是对于杨业这个降将来说,这几乎就是个掉脑袋的问题。
结局是显而易见的,面对这种意见冲突,潘美和杨业只能妥协,尤其是杨业,他甚至必须表现出对宋廷的忠诚,而从杨业的“今诸君责业以避敌,业当先死于敌”这句话,便不难看出他当时的无奈。然而,即使如此,他在出征前仍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潘美和王侁率兵在陈家谷口布阵作为援军。
从寅时到巳时,王侁派人眺望战场,见杨业还未率军返回,以为是打败了契丹军队,便打算争取战功,立即率兵离开谷口追击,潘美根本制止不住。然而不久后听说杨业战败,便又立即带兵后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