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社成都8月30日电 题:立秋之后最高气温连续超40度,“火炉”川渝咋应对?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董小红、吴晓颖、赵佳乐

  立秋后,川渝不少地方却面临罕见的炙热“烤”验。成都、重庆地区连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自贡、泸州等地持续多日最高气温超过40摄氏度。

新华视点|立秋之后最高气温连续超40度,“火炉”川渝咋应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随着高温天气不断“加码”,群众生产生活受到冲击,户外工作者、老弱病幼等人群直面健康威胁。

  如何尽力减轻高温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新华视点”记者进行了实地***访。

  罕见高温引发新“烤”验

新华视点|立秋之后最高气温连续超40度,“火炉”川渝咋应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重庆有31个区县最高气温超40摄氏度,成都、自贡、泸州等川内城市持续遭遇“烤”验……近期,川渝不少地方正经历同期罕见高温。

  中国天气网发布预警提示称,四川盆地正在经历的高温过程同期罕见:一是从8月下旬开始高温不断,预计本轮高温还将至少持续到9月上旬,而且一天中高温在线时长能达到8至12小时甚至更多;二是高温强度大,部分地区还将连续出现40摄氏度以上的极端酷热。

  重庆沙坪坝目前已经连续8天超过40摄氏度,8月下旬或创造40摄氏度“全勤”历史纪录。重庆市气象台副首席预报员吴政谦表示,本轮高温是副热带高压长时间控制重庆及周边地区造成的。

新华视点|立秋之后最高气温连续超40度,“火炉”川渝咋应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烈日虽晒,眼下却是农忙时节,持续高温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小挑战。“太干了。”成都大邑县种粮大户万富旭忙着从周边沟渠、机井调水,向2200余亩田里灌水;灌完水后,他沿着田埂仔细查看水稻生长情况。

  “立秋后还这么热。去年这个时候都不用灌水了,今年两三天就要灌一次水。高温导致稻田水分蒸发严重,就怕影响抽穗灌浆。”万富旭说,如果抽穗灌浆期持续高温,收获时可能会有许多“瘪壳”的稻穗。

  四川农业大学教授任万军认为,对于仍在灌浆期的水稻,高温影响结实率,叠加干旱则导致生育进程加快,出现早衰,可能导致水稻结实率低、产量降低。

  8月21日,四川电网用电负荷达到67***万千瓦,创下历史新高,较去年同期增长近13%。2022年以来,四川省已经由“能源输出”转向“送受并存”。

  高温造成用电需求不断攀升,民生用电量猛增、电力供应紧张等导致川渝部分城市出台调整用电措施,不少网约车、新能源车主陷入“充电困境”。

  “因为错峰用电,网约车晚上11点半后才能充电,跑了周边一大圈,几乎每个充电桩都排着长队,到凌晨两三点才能充上。”四川一名网约车司机说,“现在电不够用,下午都不敢接单了。之前一天跑300多元,现在一天只能跑100多元。”

  “在高温下跑单子,为了省电不敢一直开空调,汗流浃背。”一名网约车司机说。

  持续高温给老弱病幼等特殊人群带来新的健康威胁。川渝两地医院接诊热射病患者增多。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主治医生徐慈介绍,该院接诊的两名患者均已年过八旬,一名患者是外出旅游时发病,另一名患者是因家中未开空调发病。两名患者都伴有严重的器官功能障碍,需在ICU进一步抢救治疗。

  “热射病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因暴露于高温高湿环境引发体温调节功能失衡所致。”徐慈说,不仅年老体弱者、儿童、慢病患者等是高危人群,消防员、运动员等健康人群也需要警惕。

  多措并举施“凉”策

  当前,川渝两地正积极行动起来,开“凉”方、保生活、稳生产,努力打好应对高温“主动仗”。

  为保障学生健康,多所川渝高校、多地中小学宣布延迟开学。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开学时间已延后一周。“学校正在加班加点为学生宿舍安装空调,保证开学前学生宿舍实现空调全覆盖,同时加强防暑降温和应急处置。”学院学生处处长程东说。

  为应对用电高峰,国网甘肃电力通过220千伏早广线(早阳-广元)向四川支援电量;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加强输变电设施的运维保障;重庆电力部门依托谷段电价政策,引导新能源汽车车主在谷段充电,助力电网移峰错峰。

  空调、微波炉、免费矿泉水、医药箱……记者在成都高新区中和街道的“中和·蜂巢”职工驿站看到,这里布置得实用、温馨。成都市总工会高新区办事处工会指导员李燕君说,该驿站覆盖辖区外卖、快递站点80个,日均服务200人次。据了解,全市像这样的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有2100余个。

  成都兴环城市管理服务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彭强说,该片区有10多个环卫工人休息驿站,气温超过35摄氏度后,就会要求环卫工人停止户外作业,用机械化设备取代人工清扫保洁。

  重庆市日前发布了高温中暑一级预警,有关地区和单位按照高温中暑一级应急响应要求,开展高温中暑病例监测报告;在车站、码头、大型活动场所等设置临时医疗点。

  防空洞纳凉已成为独特的避暑方式。从2002年开始,重庆就将闲置防空洞翻修改造为纳凉点;今年7月16日起,重庆11个区的39处人防工程纳凉点对市民免费开放。

  高温下,地铁站、商场等也为市民就近避暑提供了更多选择。成都地铁全网共设置58个纳凉区,助力乘客“清凉一夏”;重庆轨道交通车站也开放了140个纳凉区,还准备了藿香正气液、清凉油等消暑降温用品。

  如何更好迎战极端天气

  此轮川渝罕见高温,是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的典型缩影。专家指出,面临更热、更旱、更涝的挑战,各地需加快健全主动预防和处置方案。

  今年7月,中国气象局发布的《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4)》显示,全球气候系统变暖趋势在持续,我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中国区域升温速率高于同期全球水平,中国平均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极端强降水量***增多。

  任万军认为,应对日益多发的极端高温天气,在农业方面,要加强对耐旱耐高温水稻的育种研究及相关配套栽培技术的落地,确保“藏粮于技”;也要加强山坪塘、灌溉渠、提灌站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打造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确保“藏粮于地”。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李国平认为,面对气温上升带来的挑战,在用电供应及安全、森林防火、交通、物流、旅游等领域,都要加快健全预防和应对措施。

  连日来,高温导致川渝两地老旧城区电网负荷过高,部分设备故障引发一些小区临时停电。四川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刘友波建议,加速改造老旧配电网,增强配电网末端各个设备的监测和控制能力,优化工业负荷节能运行方式。

  记者了解到,为构建更安全可靠的电力系统,四川正在促进水、风、光、氢、天然气等多能互补发展,强化水电支撑地位,提高风、光能源占比,加快“用电顶峰”兜底调节性火电建设,加快互联互济电网通道建设。

  高温健康预警系统也亟待健全。“很多人还不了解热射病,我们要完善高温健康预警系统,尤其是让更多老年人、慢病人群充分知晓高温等极端天气的危害。”徐慈说。(完)